第一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一、农业推广教育的概念 1. 农业推广教育的含义 农业推广教育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需要的内容为教材,以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为目标的一种业余教育。 农业推广教育的含义有多种解释,至今仍在发展,目前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农业推广教育是对农民的业余教育 即向农民提供新的知识,传授新的技能,帮助农民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农业推广教育是传播 即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新的技术知识传播给农民。 (3)农业推广教育是咨询 即根据农民的需要,提供有关的信息、建议和方案,帮助农民在生产、管理、销售上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农民自己作出抉择。 (4)农业推广教育是宣传 指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村开发计划及政策向农民宣传,总结先进经验,通过宣传的手段,扩大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 (5)农业推广教育是服务 指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如通过教育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综合服务等。 (6)农业推广教育是开发 指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帮助农民获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方法。 2. 农业推广教育的目的 农业推广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方法,使农民理解、接受和采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变农民行为,从而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活。 因此,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农村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工程。其具体形态包括:1)物的支援;2)智力开发。 3.农业推广教育的作用 农业推广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促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传播、扩散、转化和开发,使之尽快应用于生产,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2)引导、教育和服务农民,培养农民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为科研、教学单位反馈科技、生产信息,提供新的课题和研究内容。 (4)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二、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农业推广教育作为一种非正规的校外教育形式,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农业推广教育的普及性。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它以广大农民为对象,工作面广且量大,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其教育对象,不仅包括了成年农民、农村基层干部,还包括农村青年、妇女等。而且他们在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以及学习条件、爱好、要求等方面均与在校学生不同。因此,向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普及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科学水平,促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推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推广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生产、农业推广的实际需要。其实用性表现在四方面:①表现在推广教育必须适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②表现在必须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急需的知识技术问题,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最实在的服务;③表现在推广教育必须和推广实践相结合,推广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内容,经营什么物资或种子,就宣传什么技术或方法,为推广打好基础;④表现在科学的预期性,帮助农民解决明天的问题,而不是昨天的问题,因而推广教育可以再影响推广过程。 3. 农业推广教育的实践性。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和学校教育的方式不同,它是按照实践的要求,根据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样一个程序去实施的。即不仅向农民传授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技能,帮助农民消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转化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实行科学耕作或饲养,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后服务。 4. 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它包含两层含义:①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一项新成果如不及时地推广应用,就会失去其推广的价值。②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因而农业推广教育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农民解决他们所急需的技术。 5. 推广教育场所、形式、手段的多样性:①场所的多样性。既可在村头路边、田间地头,又可在城镇村庄;既可在会场、戏场、电影场、课堂,又可在饭场、农家小院、办公室、咨询处。②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宣传、讲演、表演,又有咨询、示范、培训、报告和讨论。③手段的多样性。既有印刷材料,也有视听手段,还有实物展览和陈列,形式多种多样。 6. 农业推广教育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学的知识密集性与多学科的综合性,使农业推广教育具有高度综合性,比如:“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一齐抓”,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等都是农业推广教育的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农民学习特点和心理期望 一、农民的学习特点 农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群体,其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需要、心理状况、家庭生产活动条件以及业余时间的分配、学习上的困难等各不相同,学习中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但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农民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学习目的明确。农民学习的目的通常是把学习科学技术同家庭致富、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个人发展,以及对子女的培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2.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农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青少年学生不能相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在学习中借助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精力分散,并影响记忆力。农民是生产劳动者,也是家务负担者,还有社会活动,精力易分散,不可能像学生那样学习。农民每天要记的事物纷纭复杂,记忆力较差,所以接受知识较快,遗忘也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力功能日趋衰减,也影响记忆力的保持,因此,推广教育不能用考试的办法要求农民学习,宜采用具体指导、学用结合和通过重学习等多种办法帮助他们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 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农民负担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农村妇女,负担更重,困难更大,学习时间更少。同时,农村居住分散,劳动时间自行安排,这给集中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在推广教育中要为农民业余学习创造条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农闲等生产空隙时间,安排和组织他们学习。 5. 农民之间相互学习。农民是一个异质群体,学习能力差异大,他们常常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少农民喜欢向那些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土专家”或某方面的“大王”学习。因此,在推广教育过程中,培养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二传手”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在农民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农民对农业推广人员的期望不是为了获得求知感或好奇心,而是有着更殷切的心理期望。农业推广人员要满腔热情地尽可能满足农民对自己的期望。 1.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成。当农民在生产上遇到了问题,或想改革又没有办法,想致富又没门路时,就抱着很大希望来找推广人员,这时,农民首先需要得到推广人员的热情接待,期望推广人员关心他的问题,了解他的心情,能把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一样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予以解决。 2.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农民向推广人员请教,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他希望推广人员能够针对他的需要回答问题,而不是空发议论。另外他还期望所提的建议,是他能够做到办到的,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困难。 3.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农民有自己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农业生产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他不愿别人围着自己说教,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和经验不多的人,他不愿意别人指手划脚替他作主,而是期望推广人员对他平等相待,能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帮助自己做决策分析。 4.有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对学习新技术缺乏信心,或感到年纪大了还当学生,心理有“屈就”的情绪,因而产生自卑感而不愿主动表示对推广人员的期望。这些农民希望推广人员能主动关心他的问题,同他亲切、平等地讨论问题,并且鼓励他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三、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因素 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自身和环境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1.年龄。根据一般的研究,成人的能力在达到高峰以后,就开始衰退。但对于各类能力来说,这一结论并不普遍适用。 凡属于累积经验、抽象思维和判断方面的能力,大多不会随年龄而衰退,例如,常识判断、经验思维。而其他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尤其是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的一些能力,例如,体力、视力、听力、记忆力等。再如操作、观察等能力也随年龄增加有明显减退。 因此,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智力结构方面存在差别。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可把农民的年龄作为一个依据。 2.文化教育程度。文化程度高低与农民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农民的学习能力与他所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做的一项研究,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农民,其智力在不同年龄段并没有太大差异;而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农民,在不同年龄段,智力有明显差异。因此,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智力表现越高。因而,教育程度也就影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判断、接受、采用以及对推广项目的参与及贡献。 3.心理状况。不同心理状态也影响农民的学习能力。心理状况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情绪等。例如,兴趣是一个人的爱好,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青年人与老年人都有个人自己的有关兴趣。又如情绪,对成人农民学习影响极大,由于成年农民的情绪经历很复杂,使他们在每遇新事情时,总忘不了旧的创痕。一般说,成年农民有保守固执态度,不易接受新鲜事物。 4.环境方面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常左右农民参与程度,这种现象在学校教育并不重要,但在农业推广教育里很重要。价值的转变直接影响学习的动机,因此,农业推广教育要视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价值转变,刺激农民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原则 一、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地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广义地说,凡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能够采用的知识、技术、经验、方法,都是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作物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的耕作与栽培管理,种子技术、水土管理、施肥技术、新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植物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治,收获技术等。 2.园艺生产。果树、蔬菜、食用菌、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等的栽培管理、种子和繁殖技术、病虫防治、收获技术、保鲜贮藏、产品加工、运销包装技术。 3.动物生产。役畜、肉畜、奶用动物、禽、皮毛兽、蜂、宠物、野生动物、特产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饲料加工和配方,产品加工、防疫和常见病防治。 4.渔业生产。淡水养鱼(池塘、流水、稻田、水库养鱼技术)、沿海、滩涂、水产养殖技术、繁殖技术、产品加工、运销等。 5.农区林业。树木(包括用材林、薪炭林、木本油料、经济花果树、药用树、观赏树等)的选留种、育苗、造林、管理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 6.经营管理。农业成本核算、经济效益评价、农业会计、农村金融、信贷、税收、保险、市场、农副产品流通与营销、农业合作、农业政策和法规等。 7.农村资源开发和保护。农村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开发评价、农村建设、农工商综合规划管理、土地开发管理、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评价、环境保护法规、有效利用资源的综合技术、环境管理技术等。 8.农业机械。农用机械的性能、使用、维修、保养、监测、节能技术等。 9.农副产品贮藏加工。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保鲜和贮藏等。 10.农村能源。速生树木、小水电、风力、太阳能、生物能、节能灶等。 11.农村家庭管理。国外称之“家政”。因各地生产、经济状况不同,所包括内容不完全相同。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主要包括农家记账、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仓库防霉防虫、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手工编织、刺绣、庭院经济等。 12.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 二、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系统的现状、农业开发计划和农民致富的实际需要,把教学的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际应用,讲求实效。传授的技术最好是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从而激起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热情,提高普及先进技术经验的积极性。 2.直观原则 所谓直观原则就是要求在教学中为农民提供充分的感性知识,把具体科学知识、经验和现实相结合,使推广教学的过程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这是因为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具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相信事实的心理特点,也因为多数农民因文化素质较低、学习时间少,困难大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示范、实际操作、现场参观等),模像直观(如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电视录像等)和语言直观(如教师通过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比喻)等,在教学过程中,把“看”、“讲”、“做”结合起来,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心里服。这样,对农民才会有吸引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启发原则 为了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农民能自觉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农民发表意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农民对教学内容进行判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可以接受,这有助于引起农民注意,增加学习的兴趣,达到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因人施教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即对农民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需要、心理状况、家庭生产活动条件,以及业余时间的支配、学习上的困难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对农民中那些创造热情不高,比较保守求稳的,不能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对于学习困难较多,文化基础、经营条件较差的,要注意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并给予个别帮助和辅导,多吃小灶。对于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基础,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可以引导他们加强农业科技理论的学习,并且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验证科技理论知识,以促进他们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5.讲授知识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在于学会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并运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知识讲授、实践指导相结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农民迅速掌握生产技术和技能。 6.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推广教学既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符合农民专业分工和多种经营的需要;还要适应农事生产季节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学方式要不拘一格,注意灵活性、多样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可以集中,又可以分散;既可以在田间地头,又可以在课堂;农忙少学,农闲多学;还可以采用录像、幻灯、科技小报、广播讲座、咨询服务、专业户传经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第四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我国农业推广教育方式 1.全日制脱产的农民技术学校 这种学校和国家的中等农业学校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学生毕业后仍回原生产单位或家乡当农民。学制一般两年,在校期间地方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这种办学形式,适应了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商品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需要,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才。 2.不脱产的农业推广教育 包括: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是利用广播作为教学手段的远距离、开放型的成年农民教育机构。广播学校教学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容量大、效果好、面向农村,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办学形式。它以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在各地中等农业学校的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的辅导下,通过收听、实习,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和推广知识,学习结束,经过考试,可以达到一定学历。由于广大学员不脱离农村,不脱离生产,边学边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促进增产增收,不少学员已成为农技推广部门的得力助手,成为农村发展商品生产、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带头人。 ②农民业余技术学校。农民业余技术学校是农村基层业余教育的好形式。这种办学方式灵活多样,深受农民欢迎。有的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有的农忙劳动,农闲学习。这种教育形式,时间短、实用性强、缺啥补啥,农民学得快、用得上。 ③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农业函授学校。近年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广大农民积极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寻找各种致富门路。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各地教育、科技、推广部门和生产单位纷纷办起了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函授学校。由于这种教育形式方法简便、时间短、学得快、效果好,因而发展很快,应用很广。 ④其他方式。如标语、咨询、讲演、表演、展览、印发资料、墙报、影视等。 经过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培养,还可申请农民技术职称的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 二、国外农业推广教育方式 1.农民职业基础培训。此类培训为岗前培训,是由政府主办的。例如,德国青年农民培训学校,在原联邦德国的11个州共设立了30多个分校。在这里,尚未取得出师资格的青年农民,系统地接受农学、植保、园艺、畜牧、农机等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学制灵活设置,按不同的季节安排有关课程。课程教学方案具有明显的实践特点,每一门课程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习。这种学校的培训是正规教育的一部分。按原联邦德国法律,9年制毕业的学生,或11年制毕业的学生,如果选择农业职业,必须分别经过4年或2年的职业教育(学徒)达到13年的学习期限,方准出徒从事农场经营。13年高级中学毕业生如不进大学深造,择农为业,也须进行2年的农业职业教育才准进入农场。 在瑞士,每个县(相当于我国的乡)都设有官办培训学校,负责免费培训该地区的青年农民。在3年的职业培训和农场实习中,他们必须至少在培训学校完成1年(可分年度、分季节)的培训。这种培训也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瑞士联邦农民联合会以及各州的分会负责制订农民职业培训的计划和规范,并作为法定监督机构,负责向结业生颁发绿色证书,这套严格的体制保证了受训者的业务素质。 丹麦自1966年以来开始执行“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培训的学员主要是将要经营农场的青年。培训主办单位是设在全国各地的29所农业职业学校,开设基础课程、农场管理等课程,并要求参加3年的农场实践。政府规定只有获得“绿色证书”者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农场贷款。体系的管理协调机构是丹麦农业教育联合会。农业职业学校大部分由农民组织社团兴办。 2.农民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广机构,特别是地区和县一级推广机构,都承担着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职能。例如,在原联邦德国,每个地区的农业局都设有培训部,根据该地区的需求提供农学、畜牧、经营管理、妇女与家政方面的短期培训。在以大学为推广主体的美国,大部分农民专业培训也由县级推广机构来完成,培训的内容包括农业市场、农村青年四健教育、家政和实用技术等。农民教育是美国大学推广教育的核心。瑞士的州农业咨询服务中心设有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对农村青年、农村妇女进行短期培训。同时根据需求,提供旨在解决生产问题的专业技术培训。推广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已经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 荷兰的推广机构与学校结合,开展对农民的短期培训,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推广机构提供的培训之外,另有一些专门培训机构也开展对农民的在职培训。英国的一些培训机构对本地区的农民有偿开设1-5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有的农业发展和咨询服务机构在动物生产和防疫方面免费为当地农民服务,并每月为农民定期提供农业信息。 荷兰的一些中学为农民开设奶牛饲养、计算机等1~3天课程。除此之外,全国设有11个实践培训中心,按不同专业设有实习农场,具有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实习条件,除了农民去推广机构组织的试验站实习以外,这些学校、实践培训中心是农民最理想的学习、实践场所,但是其费用是由农民自己负担的。 3.民办机构的农民培训网络。20世纪50年代中期,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迅速走上了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轨道,农民对咨询服务和培训的需求愈来愈大,这促使民办组织,如农民协会、生产合作社、教会组织,参与社区农民的培训。农民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大都提供专业生产技术培训,而教会组织则更多地针对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侧重于社区建设、人际沟通、家庭组织等社会学方面的培训。 三、农业推广教育方法 1.农业推广教育方法的分类。 (1)按传播方式分类,分为:①个别方式。包括访问农户、定点咨询、非正式接触、模范农户、田间旗帜等方法。②群体方式。包括方法示范、成果示范、竞赛、现场参观、非正式讨论、讲习班、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法。③大众方式。包括报纸、墙报、黑板报、新闻通讯、小册子、活页资料等印刷品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幻灯、电影、投影放映仪等视听传播媒介,以及广告、展览陈列等静态传播媒介。 (2)按指导方式分类,分为:①集体指导,如培训、开会、座谈、讲演、电影;②书面指导,如报纸、刊物、活页资料;③评比指导,如品评会、竞赛会、鉴定会、奖励会;④现场指导,如果树修剪,农机具作业表演、田间示范;⑤通信、广播电脑指导,如函授、电话、书信、广播电视教学、电脑服务;⑥个人接触指导,如巡回访问、咨询;⑦组织指导,如合作活动、生产经营联合体、专业研究小组;⑧文字媒介,如活页资料、推广手册、新闻报道、通信、教材、广告、文告、传单等。 2.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大量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教育在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考虑以下几点经验: (1)避免单一教学方法。推广人员应该针对教学目的、内容、对象,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 (2)配套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当推广教学目的、内容确定以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各种推广对象中造成学习气氛,可以使所要推广的信息或技术在各种学习者当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在推广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越多,推广信息、技术也传播得越快、越广。如果几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结合,不仅可使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个人接触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在许多场合,推广人员即使不在场,也可以增加推广接触的次数。家庭访问,继之以通讯函件,加上贴在公共场所的一张广告画,就可促成三次推广接触,而其中只有一次占去推广人员较多的时间。 (3)重叠使用教学方法。同时重叠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扩充教学过程的内涵,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推广教学中选用的方法,应该注意重叠使用。例如在示范教学时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成果示范或技术示范的教学目的。 (4)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农民认识、理解、接受的信息和技术,主要是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在实践中,应尽可能地选用成果示范、技术示范、现场指导、挂图、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推广教学的效果。 3.几种主要的推广教育方法。 (1)个别教学法。推广工作者同对象在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就称为个别教学法。面对面的个别指导,是有效的推广教学方法,深受农民欢迎,也为各国推广人员所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推广人员有机会和推广对象个别接触,是了解农民需要、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是农民了解推广人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广人员取得农民的信任。当面交谈可以针对农民的真正需要,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还可向农民学到有用的实际经验,从农民那里了解对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对于那些识字不多或性格内向的农民,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例如:走访农户、定点咨询。 (2)群体教学法。推广工作者同多个对象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群体教学法。 在推广教学中,群体教学法比个别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地区的农民,往往有许多共同特点,可以推广相同的项目。更主要的原因是,群体教学可以同时向许多人传播技术信息,普及更多推广内容;可以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可以通过示范教学、集体讨论、交流经验等,加速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而且,群体教学法比个体教学法更节省时间和人力,在时间有限或推广人员较少时,更易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技术示范法、效果示范法、现场参观教学法。 (3)大众教学法。推广工作的对象面广量大,推广人员不可能一一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教学服务。因此,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手段,较快地为大范围地区农民群体提供信息。技术的宣传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农业推广组织机构的重视,大众传播方式的推广教学,可以使大量的农民迅速获得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的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农民了解某些生产上的紧急情报。 多媒体教学,共98张幻灯片。 |